2014.10.11新竹北埔天水茶坊的擂茶DIY,製作過程簡單又好喝,成為我們愛上擂茶的起點。
我們從觀霧遊憩區(請點我)下山後,循竹39直奔北埔,這是導航指引我們的小路,有點偏僻,一度覺得自己是不是走錯了,直到看見這滿園生意盎然的柿子,好驚喜和他們的相遇,「柿柿如意」,又有了往下走的信心了。
不一會兒從忠恕堂旁的小路鑽出,進入北埔老街,看見了滿滿的人潮,終於安下心來。
天水堂因還是私人住宅,依舊沒有開放,沒想到的是古道茶坊、姜阿新宅、金廣福公館或因整修,或因其它的原因也沒有開放。
不變的是慈天宮前絡繹不絕的人潮。
兄妹倆玩起這個傳統的抽水「幫浦仔」,玩得不亦樂乎!這個「幫浦仔」又帶來小時歡樂的回憶,它可是個得力的助手。
北埔老街上擂茶DIY的店家不少,最後我們選定了「天水茶坊」來做擂茶DIY,這也是蘋果貝的初體驗。
古色古香的「天水茶坊」,令人發思古之幽情。
兩人擂茶300元,稍貴了一些,但有附贈茶點。
除了茶葉之外,擂茶的主要食材:花生、南瓜子、黑芝麻、白芝麻。感覺好營養啊!
茶點。旁邊一小壺白色玄米,待擂茶完成後再加入。
威力勛和蘋果貝很賣力地磨起來了,
很少有磨碎食物的經驗,蘋果貝磨得眉開眼笑。
但要磨到白芝麻看不見,花生出油,而且茶葉顏色變深,就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了。(幸好我們只點了兩人份,下次可以直接不要加白芝麻嗎?>< 喂!太弱了吧!)
兩個小人磨到有點累了,只好請查特章出馬加持了,爸爸果然是最好的救火隊。
經過好幾次被老闆打槍說要繼續磨,終於獲得老闆同意加入第一次的熱水。攪拌均勻,透出陣陣濃濃茶香。
第二次加入糖、綜合穀類和熱水,繼續攪拌均勻。綜合穀類可以增加飽足感。
第三次注入熱水,攪拌均勻後就大功告成了。
各位看官,來嚐嚐北埔的在地擂茶。
舀入小碗,再倒入玄米,不僅視覺上讓人眼睛一亮,也增加了飽足感和嚼勁。甜而不膩的擂茶,透著一股茶香,再加上顆顆分明的玄米,還未用晚膳,卻已半飽。記憶中的擂茶不太好喝,這次卻很不一樣。
才下午五點多,卻已天色微暗,許多店家攤商已在打包收拾,街上遊客也明顯減少,趕緊買了牛心柿和石柿的柿餅做為伴手禮。
又在廟前粄條點了炒粄條、湯粄條、湯米粉,份量不太多的粄條正好適合我們半飽的胃。
這就是我們半日的北埔風情體驗。